1、何谓平行志愿?
所谓“平行志愿”,指在某个录取批次设置的院校志愿均为并列的志愿。
平行志愿与传统志愿的根本区别在于投档方式上的区别。平行志愿改变了传统的“志愿优先”的投档原则,首先按照分数将考生排序,然后按照顺序依次检索考生所填报的志愿,一旦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学校,即向该校投档,体现了“分数优先,遵循志愿”的原则。
2、平行志愿如何投档?
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是“分数优先,遵循志愿,一次投档”。
在对某个批次投档时,计算机投档系统首先将考生按照分数高低排序。当考生总分(含政策加分)相同时,则按文化总分排序。文化总分仍相同时,则按单科顺序及分数高低排序。单科顺序排列:文科为文科综合、语文、数学、外语;理科为理科综合、数学、语文、外语。然后再依次检索考生所填报的院校志愿,只要考生填报的院校中,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,即向该院校投档,由高校决定该生录取与否及所录取的专业。填报相同院校且最终排序并列的考生档案全部投出。
具体来说,“平行志愿”投档时分两步进行。
第一步,先对考生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,分数高的考生先检索投档。比如某文科考生成绩排在全省全体文科考生的第5000 名,需要前面4999人检索处理完成后,才轮到这位考生。
第二步,投档时按照排序逐个对考生的“平行志愿”进行检索,一旦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,即向该院校投档。
比如,考生B,考分580分。计算机检索到该生时,首先检索该生填报的A学校,假设A学校计划已投满,且投档最低分为590分,该生不符合投档条件,无法投往该校;则继续检索B学校,假设B学校计划未投满,则该生档案投往B校,计算机不再检索C、D志愿。依此类推。
如果该生填报的4所院校计划均已投满,则该生的4个平行志愿均无法投档,只能参加征集志愿。计算机完成对该考生的检索后,再处理下一位考生。
与往年填报志愿的第一志愿、第二志愿¨¨¨相比,平行志愿所填报的各校只是检索考生成绩的排序,而非所填报志愿的位次,考生投出档案的先后取决于高考成绩的高低。
需要特别提醒的是,平行志愿只实行一次投档,不再补充投档。如果考生所填报的几所院校中没有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,则只能参加征集志愿。
3、实行平行志愿后,考生在填报志愿方面会面临哪些风险?实行平行志愿会大大降低考生填报志愿时面临的风险,但并不能完全消除风险。这些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一是投档而被退档的风险。现行录取体制规定,高校可以在120%之内自主确定投档比例,那么超出100%部分的考生面临被退档的危险。而且由于平行志愿实行一次投档,不补充投档,因此,这些考生一旦被退档,将直接进入征集志愿。
二是志愿填报过高带来的风险。虽然平行志愿为考生选择同一层次学校提供了机会,但是,如果考生定位不准确,志愿填报过高,并且院校志愿之间没有拉开梯度,就可能导致所填报的几个院校志愿都落空,从而造成投档失败。
三是不服从专业调剂带来的退档风险。平行志愿的设置中,除了院校志愿,还有专业志愿和专业服从志愿。设置专业服从志愿的目的在于,当考生档案被投到所填报的院校后,如果所填的专业志愿按学校录取规则都不能满足,学校就可以对填有专业服从志愿的考生进行专业调剂,这样可以增大考生投档后被录取的可能性。如果考生没有填报专业服从,学校无法进行专业调剂,则该考生就可能被退档。
4、实行平行志愿后,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?
一是准确定位、合理填报。与传统志愿填报方式一样,考生仍然要根据自己的分数、在本省(市)的位次以及各校的招生计划、近几年录取分数等情况准确定位。所填报的几个平行院校之间要适当拉开差距,保持一定的梯度,而且必须要有一所学校保底,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被录取的可能性。除特别高分考生外,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,同一批次的几个平行院校不宜全部填报同一层次的学校,这样很容易一起落榜。一般来说,平行的各个院校志愿中,A志愿可以冲一冲,选择稍高于自己定位的院校或者自己最希望上的院校;B、C(D、E)志愿应该是自己定位的院校,要确保准确;D(F)志愿要保底,确保能够顺利投档。
二是根据意愿,正确排序。平行志愿投档时,是按照考生所填报院校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检索的,排在前面的院校首先被检索,一旦符合投档条件,即投到该校。只有排在前面的院校不符合投档条件时,才依次检索后面的院校。也就是说几个平行志愿之间也是有先后顺序的,因此,考生应将自己最希望就读的院校排在平行志愿的最前面。 三是专业志愿,慎重填报。考生档案投到学校后,学校在录取时,要按照学校事先公布的录取规则进行录取。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,一定要仔细了解这些录取规则的具体规定,慎重选择专业。同时,对于专业服从,也不要轻易放弃,这样才有机会参加学校的专业调剂,增加被录取的机会。